供稿人:供稿部门: 点击次数:2643 发布时间:2024-09-06
机教政研〔2024〕2号
有关单位:
中国机械政研会机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分会(简称:机械职教政研分会)第六届理事会业已届满,根据工作安排,现启动换届工作。机械职教政研分会前身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7年10月底完成了第六届理事会换届,2019年6月经中国机械政研会十届二次理事会审议通过,整建制纳入中国机械工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简称:中国机械政研会,全国性一级学术社会团体)组织管理,成为其二级分支机构并更名,秘书处设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
在中国机械政研会的领导下,在全体会员单位、各分委会和理事会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下,机械职教政研分会紧密结合行业院校需求和工作实际,精准服务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推动院校文化传承和校园文化建设,为促进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全面育人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根据机械职教政研分会本年度工作安排,结合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经研究,决定开展新一届理事会换届筹备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机械政研会换届大会有关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推动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能增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全面加强自身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将机械职教政研分会建设成为影响力大、凝聚力强、工作活力足的行业组织平台,服务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机械行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技能人才凝心铸魂。
二、推荐理事会人选
(一)推荐任职
理事会人选推荐包括: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二)推荐及组建机制
1.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采取单位代表制,每单位推荐1人,其代表候选人由单位推荐至机械职教政研分会,会员大会选举通过。单位代表人的出任采用动态管理,当单位代表人出现岗位、职务等变动,不能继续担任单位代表人时,由所在单位提出接替人选议案,提交机械职教政研分会秘书处备案。
2.机械职教政研分会将在新一届理事会组建过程中,征得有关企业的同意后邀请为分会理事单位,进一步优化机械职教政研分会理事会结构,加强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促进平台为培育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机械工业技能人才更好服务。
(三)推荐条件
1.副理事长:原则上由有关院校党政工作主要负责人担任。在行业职业教育战线有较大影响力,带领学校近年来在思政文化建设领域有较大突破,热心机械行业政研工作,富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保证对机械职教政研分会工作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2.常务理事:原则上由有关院校党政工作主要负责人担任。在行业职业教育战线有一定影响力,热心机械行业政研工作,富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保证对机械职教政研分会工作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3.理事:原则上由有关院校分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和文化建设等工作的校级领导担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政工作业务能力,热心机械行业政研工作,富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保证对机械职教政研分会工作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四)材料填报
1.请有关院校填写《中国机械政研会机械职教政研分会理事会人选推荐表》(见附件1),推荐代表担任理事或常务理事或副理事长。
2.非会员有关院校申报理事会候选人须先申请入会,机械职教政研分会所有会员均为中国机械政研会会员,须填写《中国机械政研会会员入会申请表》(见附件2),由机械职教政研分会初审后,交由中国机械政研会秘书处审核办理入会。已办理过中国机械政研会入会手续的院校不填此表。
三、推荐专委会委员人选
(一)专委会设立
机械职教政研分会根据新时期工作需要,设立学术工作委员会、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产业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委员会、课程与资源建设工作委员会五个专门工作委员会(简称专委会)作为内设机构(各专委会职能见附件3),本次换届筹备工作同时开展专委会的换届。
(二)推荐机制
各单位可按每个专委会各推荐一名委员人选,原则上不交叉(但可以同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的推荐人选有交叉)。推荐担任主任委员即视为该院校申报某一专委会的牵头单位,须同时推荐该专委会秘书长人选(非牵头单位无需推荐秘书长人选)。专委会委员人选原则上应是行业职业院校思政工作、素质教育相关的骨干教师、相关负责人或主要领导。
(三)推荐条件
1.专委会正、副主任委员:原则上由各单位党政工作主要负责人担任。在行业职业教育战线有一定影响力,热心行业工作,身体健康,愿意并能够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富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保证对专委会工作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2.专委会委员: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技术职称,由各单位思政工作分管领导、思政工作相关部门负责人或骨干教师担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政工作实践能力,热心并积极参加行业职业教育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身体健康,富有团队精神,能够承担专委会相应的工作任务,并能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四)材料填报
1.专委会是机械职教政研分会推动行业职教思政文化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请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积极推荐,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填写《中国机械政研会机械职教政研分会专门工作委员会委员推荐表》(见附件4)。
2.请有关院校汇总本单位所有委员填报材料,并填写《中国机械政研会机械职教政研分会专门工作委员会委员汇总表》(见附件5)。
四、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政研工作典范选树
(一)选树类别
2.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思想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简称先进集体)。
3.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简称先进个人)。
(二)选树范围和机制
1.文化育人先锋主要在为机械职教政研分会做出过突出贡献或带领学校在文化育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会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中产生,每个单位限推选1人。秘书处将结合近年来有关领导对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思想文化建设的贡献推荐若干名文化育人先锋,名额与院校推荐不共用。
2.先进集体主要在机械职教政研分会会员单位以及在机械职教政研分会组织的历次活动中表现积极的有关院校中产生。
3.先进个人主要在机械职教政研分会会员单位的联系人、主要工作对接人员以及优秀思政工作者层面产生,每个单位限推选1-2人。
(三)选树条件
1.文化育人先锋:政治立场坚定,具有高尚师德和崇高精神境界,以自身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得到教职工的信赖;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以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的理念和思想引领学校思想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或领导才干,在职业院校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在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是行业院校思政文化工作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
2.先进集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在师生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积极履行社会、行业责任,在思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应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积极承担机械职教政研分会的研究及活动任务,院校或其思政教育项目、成果等曾获上级组织相关奖励和荣誉。
3.先进个人:政治立场坚定,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热爱政研工作,在机械职教政研分会过往工作中履职尽责、勇于担当,或在机械职教政研分会组织的活动中表现积极、取得成绩;思想认识深刻,具有较高的思政理论或管理水平,在推动本单位政研工作开展方面成绩显著。
(四)材料填报
1.文化育人先锋申报者须填写《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先锋申报表》(见附件6),并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申报材料。
2.申请先进集体的单位须填写《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思想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申报表》(见附件7),并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申报材料。
3.先进个人申报者须填写《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申报表》(见附件8),并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个人事迹材料。
五、有关事项
(一)换届工作是机械职教政研分会本年度一项重要工作,理事会和分委会的人员结构是提高平台服务质量的基础,请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积极推荐本单位符合条件的优秀人选,严肃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二)所有理事代表应根据单位现任领导情况填报附件1。现任机械职教政研分会理事单位可根据自主意愿延续担任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各专委会委员将不予自然延聘,一律重新聘任。机械职教政研分会秘书处将依照相关条件,对各推荐人员进行审核,并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征询意见,确定理事会、专委会、工作典范选树名单,择机召开换届大会。
(三)本次换届筹备工作将扩大征集会员单位,进一步整合优秀资源,发挥各方优势,提升机械职教政研分会影响力。请近年来积极参加机械职教政研分会课题、案例征集及各分委会举办活动但还未入会的单位加入机械职教政研分会。
(四)请各单位认真组织推荐工作,汇总本单位所有申报材料,并以院校为单位统一提交至机械职教政研分会秘书处。所有材料均须在机械工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信息服务平台线上填报。首次登陆用户需先完成注册,再次点击链接进行填报。同时,请将纸质原件(加盖公章)邮寄至政研会秘书处备案。
(五)线上信息填报和纸质原件邮寄(以寄出邮戳时间为准)的截止时间为2024年9月30日,请按要求按时完成报送材料工作。
(六)本通知可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官网(https://www.cmedc.com)和机械工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信息服务平台(https://www.jxcjrc.com)查阅。
(七)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文婷、孟庆津、吕冬明
联系电话:010-68595050,13821320501(文),15082195006(孟),13146600325(吕)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48号机械大厦19层
邮政编码:100055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代章)
2024年9月5日
PDF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