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01

校企案例

“职业教育活动周”机械行业系列报道: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佳案例”之八

供稿人:范闯供稿部门:产教处 点击次数:6817 发布时间:2022-05-13

引言: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职业教育法》、社会各界携手推进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之际,现将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佳案例”进行分享推广。

本次遴选出的“十佳案例”针对国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宏观政策“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障碍,在破解校企双方“发力不均、合而不深、聚而难融”等核心难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在服务产业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共建产业学院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效,是机械行业校企协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实践,是产教协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优秀成果,是彰显行业职业教育良好形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样板。


案例八服务首都智慧城市建设运行,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打造国际产教融合典范

案例单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合作单位: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摘要:

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加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将北京建设成为气候智慧型示范城市”。因此,围绕首都智慧城市建设运行,助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进产教融合、城教融合、校企融合,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双高专业群,在法国青少年和国民教育部、中国教育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支持下,与法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政企校研”四位一体共建中法能效管理应用人才培养和研究中心,成为智慧能效领域首个中法创新研究中心。中心在新经济、新技术、新职业、新专业形态下,秉承赋能产业提升和城市发展理念,构建“四轮双推动”国际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双元育人、五面融通、分层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递进式能力提升”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实现“三有”课堂,打造一流国际化专业教学团队,技术服务助力产业创新,育训并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效实现了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形成了具有普适性的国际化产教融合新范式。

一、实施背景

(一)首都能效管理应用行业急需新型复合型人才

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加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将北京建设成为气候智慧型示范城市”。2020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首都智慧城市建设运行和北京市近零碳排放城市建设,对能效管理运行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行业人才结构与供给存在突出短板。一方面,人才需求年复合增长率超 200%,人才供给严重紧缺。另一方面,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急需大量具备数字化能源管理技术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因此,有针对性和国际领军企业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合作,依托特色国际化产教融合学院开展能效应用管理人才培养,可以有效满足行业对复合化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二)中法合力促进首都能效管理应用行业升级发展

2014年,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启动,提出双方职业教育领域交流合作。在此背景下,2019年,学校联合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法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共建中法能效管理应用人才培养和研究中心,推动职业教育深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高质量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向能效管理应用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需求,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动行业升级发展。

二、实施路径及方法

(一)构建“四轮双推动”国际产教融合模式

为服务首都智慧城市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法国青少年和国民教育部、中国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大力支持下,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双高专业群,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法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CIEP)秉承共同愿景,共建中法能效管理应用人才培养和研究中心、施耐德电气城市能效管理应用工程师学院。

中心聚焦智慧能效管理应用,在学校牵头组建的北京城市建设与管理职教集团协助下,在校企双方合作基础上,纳入施耐德(北京)中低压电器有限公司、北京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立阳电器(北京)有限公司等电气设备制造企业,北京合众慧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日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捷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等施耐德生态链研发制造集成企业,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首都机场等智慧能效管理应用企业,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北京市电气安全技术研究所等智慧能效科研院所等多方主体,构建“三共享”智慧能效管理应用产学研用平台,建立组织机构,完善体制机制。各方标准共订指领行业发展方向、人才共育支撑复合人才需求、技术共研推动产业升级、服务共拓引领全面发展,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推进产业升级改造提质发展,创新“四轮双推动”国际产教融合模式。

 

1. “四轮双推动”产教融合模式

 

2. 中心组织架构图

(二)创新“双元育人、五面融通、分层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智慧城市运行,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校企工学交替联合培养,校企双方各施所长,全方位合作共同育人,挖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精髓,秉承培养“懂技术、精技能、擅创新、德技双修”的现代工匠主线,双主体育人,创新“双元育人、五面融通、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3. “双元育人、五面融通、分层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将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善用其效,尽享其能”等企业文化内涵融入课程建设、实训基地环境布置和教学中,建设施耐德文化走廊和文化墙,倡导创新文化、学习文化、速度文化、融合文化等,打造良好育人环境。通过推进施耐德文化沙龙、创新论坛、创业模拟路演、大国工匠说“工匠精神”等活动,实现全方位文化育人,进一步凝练形成核心办学理念和文化体系,丰富提升文化内涵。

(三)构建专业“递进式能力提升”模块化课程体系

紧贴行业发展,服务首都城市建设运维需求,围绕电气能效管理领域 装调检验、系统集成和运营维护3类岗位,融合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改造对于人才的需求,将施耐德电气在能效管理应用技术方面积累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实践应用经验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多年的教学建设成果相结合,校企共建“2+1”人才培养课程体系——2年“专业发展基础+能效应用技术”+1年“工程实践教学工程实践教学”,企业在教学与实训中所承担的比例逐年,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专业课程、更真实的工程实训项目和更丰富的企业实践机会。

 

4. “递进式能力提升”模块化课程体系

(四)改革课程建设实现“三有”课堂

1.实施校企团队模块化教学

针对综合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构建校企合作团队——依据专业学科特长,选聘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优秀技术专家,与专任教师共组团队,实现知识、技术、技能互补。协同开展模块化教学设计——纳入智慧能效管理应用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将施耐德全球认证证书培训模块、行业标准、企业岗位标准和优质工程案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相对独立、紧密衔接、共成体系的课程模块。分工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团队教师精细化分工,依据自身知识技能特长,承担课程不同模块教学任务实施,并完成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课程模块学习评价。

2.实现“有趣、有用、有效”的“三有”课堂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开展教学模式改革,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任务驱动,以真实企业实践环境、真实岗位工作过程、丰富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小组学习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方法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旋转木马谈话法、小组拼图法、扩展小组法、概念地图法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三有”课堂。教学手段改革,开展MOOC、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改革,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新生态,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五)打造一流国际化专业教学团队

1.人员构成国际化

学校、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构建“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法国职教专家”的国际化专业教学团队,法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选派常驻职教专家,指导教学计划制订、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改革。并且,公司将陆续选派企业技术专家和法国梅兰日兰等高职学校教育专家赴学校,进行短期合作工作。

2.教师培养国际化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支持教师赴法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职业培训,同时支持国外优秀专家赴学校开展师资培训,提升工程师学院教师职业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六)技术服务助力产业创新

 

5. 基于产业链、教育链的技术服务体系

1.积累研发

充分利用施耐德公司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行业优势地位和学校在电气、电力技术领域积累的成果及学术水平,为产业链企业提供发展规划、人才需求和供给、技术发展趋势等高端智库咨询服务,建成能效管理应用领域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校企共建“中法能效管理应用人才培养和研究中心”,服务施耐德及智慧能效管理应用产业链企业,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生产工艺创新和技术应用研究。

2.成果转化

依托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项目流程经验和行业洞察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校企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选择有应用价值的项目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形成实用性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实现科研成果向行业应用转化。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利用企业影响力,将项目成果向全行业推广,双方共享成果收益。

3.标准建设

引入国际职业认证体系。在先期引入施耐德电气全球专业认证体系,引导学生考取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基础上。合作开发国家“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际通用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贡献职业教育的中国标准、中国证书。

完善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开发智慧城市能效管理应用专业方向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习基地建设标准、专业能力评价标准和顶岗实习标准等,完善专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引领北京市和全国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发展。

完善行业企业标准体系。积极开展智慧城市能效管理应用领域“企业、行业、国家、国际”四级标准制定工作,填补空白开发完善企业标准,推动先进技术应用拓展行业标准,参与制定国家能效管理应用技术领域标准,借助施耐德电气世界500强影响力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力争国际标准突破。

(七)育训并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技术培训、企业实践提升学校专职教师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综合赋能认证的学校教师被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聘为企业讲师,参与企业相关培训。创新培训运行模式,开展多类型能效管理应用技术培训。

1.服务施耐德企业发展开展定制化员工培训

服务新入职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入门培训,服务在职员工职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技能提升培训,服务伴随技术转型升级导致的转岗员工开展技术技能拓展培训,助力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2.服务智慧能效产业链企业开展技术升级培训

服务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生态链下游数万家合作伙伴,并拓展至全产业链,开展先进能效技术推广培训、技术应用培训和新软件、新仪器、新设备应用培训,推动能效管理应用行业技术转型升级,保障首都智慧城市运行。

3.服务智慧能效职业教育开展师资培训

依托国家机电类师资培训基地、北京市校企合作的双师培训基地,开展能效技术师资培训,推广能效管理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引领同类专业改革发展,助力职业教育培养优秀能效管理应用人才。

4.服务社会开展能效技术技能普及培训

服务社会,构建系统性培训体系,因材施教,开发不同类型人员培训课程包,广泛开展技术普及培训、就业创业培训、青少年技术认知培训和中小学开放性科学实践课程。

三、应用成效

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建设项目,建设成效被中法双方充分认可

法国驻华大使罗梁、法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高明、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副司长方军、北京市教委一级巡视员黄侃等为中心揭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入选国家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工程师学院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工程师学院建设项目,中心入选国家中法工业合作示范项目。

 

 

6. 法国驻华大使馆大使罗梁为中心和工程师学院致辞

 

7. 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副司长方军为中心和工程师学院致辞

 

8. 北京市教委一级巡视员黄侃为中心和工程师学院致辞

创新国际化产教融合新范式,建设模式被新闻界广泛报道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北京电视台、北京商报、职教强国等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认为中心是中法两国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典型代表,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体现,对于推动首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获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取得初步成效

引入代表行业最前沿水平的能效管理技术,配置领先行业现场应用的真实生产性设备,建成培养未来人才实训基地,共建8门课程,借鉴法国职业教育经验改革教学模式。开展5项科研课题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

 

9. 中法教育部门领导和专家参观实训中心

 

10. 实训中心柜体学习区

 

11. 学生在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训区学习

 

12. 学生在实训中心装调智能配电设备

 

13. 学生参与施耐德广州母线厂技术服务成果

1. 中心主要科技创新成果明细表 

 

14. 研究成果获中国产学研奖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

开展高端能效管理应用培训,推动产业和专业转型升级

服务智慧能效职业教育,打造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开展国家师资培训、北京市职业院校双师培训,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服务能效管理应用行业企业,为施耐德企业发展开展定制化员工培训,为智慧能效产业链企业开展技术升级培训,推进产业升级改造提质发展。

 

15. 依托中心开展能效管理应用技术培训

国际服贸会展示风采,成为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交往桥梁

校企联合开发能效管理应用工程师国际证书,制定一带一路电工职业标准,共同发挥双方国际影响力,贡献职业教育的中国标准、中国证书。入选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教育专题展,开展主题活动广泛宣传。

 

16. 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教育专题展

四、创新经验

中法能效管理应用人才培养和研究中心、施耐德电气城市能效管理应用工程师学院综合国家双高专业群、世界500强企业的优势资源,联合多方机构共建特色产教融合学院,初步形成了“标准共订指领行业发展方向、人才共育支撑复合型人才需求、技术共研推动产业升级、服务并拓引领全面发展”的“四轮双推动”国际化产教融合新范式,有效推进了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产业升级改造提质发展,成为了中法两国职业教育领域合作典范。

但是,学校国际化产教融合新范式仍需不断研究与探索,一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向沿岸国家提供更好的人力与技术支持,推广中国职教模式、职教标准。二是需要进一步增加中心北京市本地能效管理应用企业力量,满足首都行业企业特定需求,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城市运行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使国际化产教融合新范式更具有普适性。

未来,中心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深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高质量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城市运行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北京智慧城市建设和低碳转型提供动力。

推广启示

学校创新的“四轮双推动”国际化产教融合新范式,是我国职业院校携手国际巨头企业推动职业教育深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高质量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城市运行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为职业教育在促进智慧城市能效管理领域的发展上树立了全国典范。

中心依托中外双方政府支持,联合行业协会纳入全产业链,行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多方主体共建共享产学研用平台的新模式,将为职业院校各专业如何保障产教融合深入开展提供良好的思路与借鉴。

中心开发的智慧能效领域专业课程,教学资源与案例,能效管理应用工程师国际证书,师资培训项目,将能有效挡应用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中心引进的施耐德电气全球证书体系,开发了一带一路职业标准,技术技能培训项目,取得的各项科研成果和成果转化项目,将能有效的改善行业企业人才资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改造提质发展。


行业专家点评: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法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施耐德电气合作,通过共建能效管理应用人才培养和研究中心,构建了“四轮双推动”国际产教融合模式。该案例聚焦智慧能效管理应用,赋能产业提升和城市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文化体系,构建了“递进式能力提升”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该案例通过技术服务助力产业创新,育训并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效实施了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国际产教融合示范效应突出。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