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01

校企案例

“职业教育活动周”机械行业系列报道: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佳案例”之七

供稿人:范闯供稿部门:产教处 点击次数:6479 发布时间:2022-05-13

引言: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职业教育法》、社会各界携手推进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之际,现将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佳案例”进行分享推广。

本次遴选出的“十佳案例”针对国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宏观政策“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障碍,在破解校企双方“发力不均、合而不深、聚而难融”等核心难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在服务产业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共建产业学院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效,是机械行业校企协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实践,是产教协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优秀成果,是彰显行业职业教育良好形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样板。


案例七:产创耦合、专创融合,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创新型工匠

案例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合作单位:柳州五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贯彻习近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论述,针对高职双创教育普遍存在与产业发展实际脱节、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等问题,探索形成高职院校主动服务地方产业、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双创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了双创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三耦合机制,形成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赛训研一体化”育人模式,创新了双创教学项目“四因素分析法”,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双创教育生态圈。学校在双创教育的课程、教材、基地、师资、大赛和学生社团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国家级标志性教改成果,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原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高度认可。

一、实施背景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外部看需要与地方产业耦合对接,从内部看需要与专业教育融合,整合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和创新链,共同构建支持双创教育的生态圈。当前,所有高职院校都在开展双创教育,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正视和解决:

1.双创教育与产业发展实际脱节。课程教学、双创大赛、实践实训、科研项目等方面与地方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脱节,双创教育不能反哺地方产业升级,不能满足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2.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双创教育没有结合专业的特点和学生成长的需求开展,缺乏专业特色,千人一面,千校一面。双创教育没有融入学校整体,没有成为拉动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引擎。

3.双创教育缺乏多方联动机制,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难以可持续推进与升级。双创教育与政府工商、税务、财政等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没有建立可持续的联动机制,双创教育生态环境有待优化。

二、实施路径及方法

(一)建立双创教育与产业发展耦合机制

在柳州市政府引导下,借助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行业协会指导,学校与地方产业的主流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在理念、需求、内容、形式与机制、文化等方面达成合作。

1.双创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目标耦合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把理想信念、“四个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工匠精神等融进培养目标。确立“卓越工匠”目标架构:培养培训有理想信念、工匠精神、高超技艺的“素养·管理·创新”国际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图1 “卓越工匠”目标架构示意图

2.双创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平台耦合

与行业企业共同成立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与广西汽车集团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智能网络汽车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与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的“四方”紧密合作、资源互补,建设柳职院协同创新研究院,近三年累计开展技术服务800多项,获得发明专利67项,助力超过30%的柳州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柳职院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二)创新课赛训研一体化专创融合育人模式

1.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改革课程体系与内容

实施“课程双创”行动计划,每个专业不少于2门课程要明确双创教育的目标、双创教育的内容、结合专业的双创考核。实施“新技术引领”行动计划,每个专业不少于24学分共计408门课程建成新技术、新业态课程。

2.双创教育融入竞赛,竞赛与双创相互促进

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以大赛为逻辑带动专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通过比赛活动检验专业教学成果。设计实施以产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大赛,与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螺蛳粉企业等地方龙头企业联合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参赛项目6000余项、学生1.5万余人次,参赛项目直接对接企业真实生产问题及需求,转化效益高。

3.双创教育融入专业实训教学,提升实训教学的内涵

广泛实施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导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积极开展“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制订《考核方式改革指导性意见》,将课程目标具体落实到考核标准中;借鉴国家、行业标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形成全方位的考核体系。打造“博奥机械协会”“驰美汽车协会”等35个学生社团、共6101名学生参加,形成 “恒美公益”等系列品牌双创实践活动。结合学生专业,实施“一案到底+针对性分析画布”教学法,实施“兴趣培养-商业计划撰写-实物制作-产品推广”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项目体验、路演、实践来实现双创项目与教学、创新之间的紧密结合。

4.双创教育融入研究项目,培养双创精英

学校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创新与创造活动,近三年立项大学生项目150项、横向项目80项。开展技术技能精英“天工班”试点,依托学校工程技术实践中心、大师工作室、创新创业基地开展教学和训练,培养一批柳州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具有双创意识与能力的技术技能精英。

(三)探索了双创教学项目开发“四因素法”

1.双创教学项目开发的“四因素”

按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维度,结合时政背景、产业需求、专业特色、榜样示范,开发和遴选双创教学项目。根据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依托柳州的汽车制造、柳州螺蛳粉等产业,结合“以制造业为主体,服务业为特色”的专业背景,延续或继承成功实施的具有正能量的双创典型和成功案例,开发和遴选双创教学项目50多项。

 

2 双创教学项目开发“四因素法”

2.双创教学项目的开发流程

围绕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和能力目标,经过细致的学情分析,设定“五线谱”生态教学策略,以任务线为课程总领,以案例线为设计基础,以活动线为任务推动,以手段线为实现方式,以能力线为提升目标按照“探寻问题——剖析原因——解决办法——评判效果——优化拓展”五个环节展开。

3.双创教学项目的教学实施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了创新创业的项目创意、项目优化、项目路演、项目衍生四大模块,让学生能够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创新创业问题,帮助学生能够结合市场产生创新创业项目,对项目进行优化、路演,具备创办企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专创融合。

(四)构建双创教育多方联动的双创教育生态圈

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和孵化机构多方联动的双创教育生态圈,推动双创项目可持续发展。

 

3 “产业引领,多元协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生态圈

1.搭建双创教育教学体系,打造教育生态

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就业与创业》。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基础课《创新思维训练》等4门必修课程、强化课《精益创业》等选修课程。主编出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3种,获国家规划教材1部,国家文化产业资金支持媒体融合重大项目1部。实施学分制,修订学分、学籍管理制度、学分转换制度;允许学生休学创业保留学籍,为本科毕业到我校学习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计划实施个性化培养。组建专业导师、企业技术专家、优秀创业校友、知名创业导师及学者构成的结构化双创师资团队,开展“团队-项目-导师”三级对接指导与服务。

2.搭建双创实践平台,打造实践生态

构建由双创活动平台、双创实训平台、双创科研平台构成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10个。

 

4 柳职院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3.搭建双创成果转化平台,打造成果生态

与柳州市柳东新区管委会紧密合作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协同创新研究院,已入驻企业11家、引进(孵化)30多个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8个;三年累计专利授权300个,科技创新项目100项,成果转化率15%;与广西汽车集团等地方龙头企业合作共享菱动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学生双创项目实践训练、孵化等平台支持。与柳州市科技局、柳东新区管委会等政府部门共同搭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为学生双创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

4.搭建双创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支持生态

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统一领导下,建立教学、学工、科研等多部门协同运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

 

5 创新创业学院机构图

学校于2011年率先将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现应用于我国政府质量奖的评审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导入学校教育教学中,根据其中“客户中心”核心理念,在广西高校首设“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实现24小时响应、全方位覆盖,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双创服务支持。

三、应用成效

经过13年实践,学校在双创教育的课程、教材、基地、师资、互联网+大赛和学生社团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国家级标志性成果:²

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

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西部地区院校唯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广西唯一)

连续20年获“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唯一)

(一)课程与教材建设

·国家级精品课程:《就业与创业》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就业与创业》

·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国家文化产业资金支持媒体融合重大项目:《创新创业基础》

(二)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全国十佳创业导师:许明

·全国高职高专创业教育先进个人

·全国优秀创新创业指导导师

(三)双创实践平台

·国家级协同创新研究院: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自治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培育单位

·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广西第五批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柳州市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四)学生竞赛获奖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4枚、铜奖3枚

·全国“挑战杯”银奖2枚

·“互联网+”“挑战杯”“学创杯”等高水平双创大赛特等奖、金奖、一等奖37项。

(五)学生社团获奖

·全国十佳优秀社团: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

·全国百优创业社团

(六)学生荣誉

·全国十强创业英雄1人:肖杰夫

·全国百强创业英雄5人:卢川、马付恒、李思明、林福坤、吴雅婧

四、创新经验

(一)理念创新:校内,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培养全过程、涵盖育人全环节,实现双创教育全要素参与。在校外,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支持学校双创的生态环境,建立多部门协同运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大双创”教育格局。

(二)机制创新:双创教育与产业发展耦合机制

汇聚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等多方资源,构建双创教育教学体系,搭建产教融合双创平台,在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大赛组织与设计、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等方面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共同开发

(三)模式创新:“课赛训研”一体化专创融合育人模式

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融入包括双创竞赛和专业竞赛的竞赛系统,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科技项目和教师研究项目,破解专创“两张皮”发展困境。

五、推广应用

(一)校内推广和应用

学生受益面广,近4万名学生受益,全国、广西“五一劳动奖章”12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1人、“百强”5人。双创竞赛成绩突出,近五年学生参加双创大赛37015人次,共计9705项,获中国“互联网+”和“挑战杯”等大赛特等奖、金奖、一等奖18项。与专业结合的双创项目142项,发明专利授权56项。

(二)校外推广和应用

示范辐射作用大,累计30多次在全国或区域推介双创经验,到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0余所大学培训指导,开发在线课程3门,学习人数45283人次,学员单位707个。影响力不断提升,获《中国新闻网》等1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累计63次,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全国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广西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三)双创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突出

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96篇,教材3种,撰写了8篇近4万字的专题研究报告、14篇近4.2万字的实践案例。

(四)对产业行业企业的贡献大

学校双创平台已入驻企业11家,引进(孵化)30多个创新创业团队;为大中小微型企业开展技术服务800多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4亿元。近2年,学校培育的优质双创项目累计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300人。

(五)各级领导高度认可

孙春兰副总理高度认可我校毕业生黄浩的双创项目,教育部陈宝生部长调研我校时说“你们学校办得很好!”,并对双创教育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原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肯定我校“学生搞创新发明,采用先进技术服务社会发展”的做法。


行业专家点评:

案例聚焦企业发展过程所面临的难点痛点,学校与广西汽车集团、柳州螺蛳粉协会等合作,建成由企业一线真实问题组成的企业问题库。校企深度合作,通过专创融合构建了“课赛训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形成了校企相长的创新教育生态圈。该案例以企业问题库为纽带,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良性互动,服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