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01

校企案例

“职业教育活动周”机械行业系列报道: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佳案例”之六

供稿人:范闯供稿部门:产教处 点击次数:6192 发布时间:2022-05-12

引言: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职业教育法》、社会各界携手推进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之际,现将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佳案例”进行分享推广。

本次遴选出的“十佳案例”针对国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宏观政策“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障碍,在破解校企双方“发力不均、合而不深、聚而难融”等核心难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在服务产业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共建产业学院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效,是机械行业校企协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实践,是产教协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优秀成果,是彰显行业职业教育良好形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样板。


案例六产教综合体:探索实体化、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发展新路

案例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合作单位:浙江京飞航空制造有限公司、浙江星河金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金职液压(金华)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逻辑主线,也是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重要手段。针对产教融合中教育与经济、供给与需求存在“两张皮”,学校和企业双主体推动实施的融合格局无法真正建立等问题,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从体制机制破题,自2016年起,依托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投入2.4亿元(其中社会资本1亿元)建成“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打造产教综合体形式的实体化新平台和“产学研训创”一体化新形态,构建“三融三通”产教综合体运行新机制,探索“全链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高水平产教融合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金华模式”。

一、实施背景

(一)产业转型亟需产教融合平台新支撑

高端装备产业是浙江省“十四五”重点打造的产业。金华是浙江第四大都市区,将先进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培育的“五大千亿”产业之一,但金华制造业尚处产业链低端、技术创新不强。2021年初,金华提出“十百千万”协同创新智造工程。作为区域人才赋能的重要主体,打造“产”与“教”实质性融合的平台,培养支撑产业转型的智能制造人才,是时代赋予地方高职院校的一道必答题。

(二)多元主体亟需产教融合体制新突破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区域、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推进实体化运作”。针对企业参与渠道不通畅的问题,如何通过实体化运作,搭建具有校企平等话语权的平台,增强企业参与动力,是实现产教真“融”的关键。

(三)利益双赢亟需产教融合机制新变革

因多元主体的价值诉求存在差异,校企之间时常出现“合而不深”、“独角戏”问题。如何统一多方利益主体行动,实现生产、教学、研发、培训、创新创业各要素一体化,通过建构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常态化机制,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双赢,是产教能否真“合”的关键。

二、主要做法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是金华市本级唯一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始终坚持服务地方、促进就业的办学定位,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主线。学校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开创性地实施了“产教综合体”建设,在体制上大胆突破,将传统的校企合作从“虚拟”向“实体”突破,学校以场地、技术等入股,吸引企业投资或引入投资基金,共同组建公司化的运营实体,建立企业化的运行制度,实现产教融合的“自我造血”;在机制上大力创新,将原来“单一”的基地向“综合”的平台提升,立足“产学研训创”一体化,以产助学、以研促产,学训结合、训创融合,实现了技术链和人才链的无缝对接,走出了一条实体化运作、一体化提升的产教融合发展新路。

 

(一)聚力实体化运作,创建“3+1+N”产教综合体新平台

要实现产教融合“真融真合”,首先需要搭建政、校、企多元参与的产教融合平台。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实体化运作,发挥各方优势资源,探索形成了“3+1+N”产教综合体新平台。

“3”是指学生实训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服务中心3个中心,“1”是1家学校资产经营公司,“N”是指与企业合作成立的多家实体性公司。在遴选企业或引进社会资本共同建设产教综合体过程中,学校综合考虑目标公司类型、股权结构和发展路径。目前,产教综合体已成立了3家不同类型的合资公司:学校设备入股,与骨干企业合资成立生产型公司(浙江京飞航空制造有限公司),共管精密制造实训中心,形成精密零部件规模化生产,建设教学车间,实现全流程项目实习;学校技术入股,引入风投基金成立研发型公司(金职液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省重点实验室等研发中心,组建“混编”研发团队,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学校品牌入股,引入产业基金成立培训型公司(浙江星河金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航空维修培训中心,与校内专业融通师资和设备,实现民用航空器维修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一体化。

平台建设中,金华当地政府职能由“办”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转变,针对产教综合体的实体公司,制定可操作性政策激发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在金融支持方面,对于高端装备制造类产教融合企业,政府分5年每年给予企业1200万元融资贴息补助和1000万元的特殊产业补助;在人才引进方面,对于研发型企业所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给予“一揽子”奖励资助;在资产属性转化方面,因产教融合所需的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一事一议”给予政策支持;此外,政府还在环评、节能等政务审批及完善企业发展环境方面给予帮助。

 

(二)聚力一体化提升,打造“产学研训创”产教综合体新形态

产教融合的生态效应在于其综合职能的有效发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以产教综合体平台为支撑,通过强化真实生产、实训教学、科技研发、社会培训、创新创业等产教综合体平台“产学研训创”的一体化建设,以产助学、以研促产,学训结合、训创融合,形成良性循环。

 

4: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综合体“产学研训创”一体化运行模式

1.围绕协同育人,实现“产学一体

通过校企双方设备、场地、师资技术团队共享、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等手段,合作开发生产标准和教学资源,实施分段分层培养、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培养,推动教学组织与企业生产紧密契合。

2.依托高端平台,实现“产研一体

依托产教综合体的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等引进高端研究型高层次人才,开展核心技术等领域科研攻关。结合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技术服务中心等应用技术服务平台,使“研发工程师”和“能工巧匠”融合,保障技术研究成果落地

3.聚焦产业新技术,实现“产训一体

依托产教综合体的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开展手板制作、专机研发、精密件加工、数字化设备与工艺改进等技术服务,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对内开展项目制、导师制培训,进行拔尖人才培养,对外开展“回炉班”等特色培训项目,有效助力高端技术人才的输入和稳定。

4.激发创新创业,实现“产创一体

通过成立创客空间,开展各项创客活动,充分利用产教综合体实验实训平台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师资力量、创新实践教育资源和创业的丰富经验,共同开展创业活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同时将优质项目进行产业化。

 

 

 

(三)聚力全方位融通,构建“三融三通”产教综合体新机制

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在于是否能将研究、生产和教学有效结合起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产教综合体全方位统筹校企资源,探索构建“三融三通”的运行机制。

 

图9:产教综合体“三融三通”机制运行模式

“三融”是培养目标融合、教学内容融合、培养方式融合。将企业的真实岗位能力需求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设置教学内容和标准,实现培养目标融合;将企业的生产任务和技术研发项目作为学校教学内容载体,校企双方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融合;校企双方建立更加弹性的教学组织方式,设计一体化校企学习内容,解决教学安排与企业生产的冲突,实现培养方式融合。

“三通”是将学校与企业共营实体公司的政策打通,学校老师进入到实体公司的身份打通,实体公司资源共享与利益分配方式打通。政校企共同成立产教综合体理事会,实现管理平台的政策打通;进入实体公司的学校教职工保留学校人事关系,遵循“职岗对应,岗变薪变”原则,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晋级等政策上给予突破,实现身份打通;各方按占股分红,学校提高设备利用率产生经济效益,实现利益分配打通。

(四)聚力全过程协同,探索“全链式”人才培养改革新模式

产教融合落地于人才培养,关键是要实现专业课程链与产业链和创新链更加匹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学研互动的项目导师制和精益求精“职业素养”养成,支撑全链式人才培养。

1.分层分段,校企协同创新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

发挥产教综合体实体化公司场地、技术、设备优势,建成开放式教学实训车间,组建校企无界化“讲师团”,以岗位认知与基础训练、专项训练、岗位综合实习为内容,模块化选修,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前四学期学习基础性专业实践课程,第五学期设置企业真实产品和企业实践内容的模块化选修课,保障“工”与“学”在内容与进程的衔接,提升岗位能力。

2.双能并重,校企协同推行学研互动“项目导师制”

对接新技术岗位能力需求,依托产教综合体实体公司,实施校企双导师指导下的“项目导师制”。将航空零部件制造、柱塞泵研发、车间精益管理等实际案例,经过凝练、派生,再设计成应用创新实践项目,学徒在不同阶段完成量身定制的导师项目,以专利、实物、实施方案等成果形式完成结题。以成果导向激励学徒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3.三融教育,校企协同推进精益求精“职业素养”养成

产教综合体已通过行业AS9100D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CCAR147标准认证,学校紧密对接标准,设置贯穿六个学期的“精益管理”课程,将学生跟师实践、课程学习、专业活动等纳入该课程考核,形成工匠精神培育与体系内容、企业岗位训练、课程教学及学生日常规范教育相融合的“三融教育”职业素养养成途径。

三、成果成效

(一)服务产业贡献突出

依托产教综合体,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15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8项;年产50万件航空部件产品成功下线,实体公司年产值超4000万元;年培训超3万人次,年均企业服务到款超1000万元;获批省级科技创新项目43项,为金华周边近50家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完成25家企业的100余种产品开发。

 

(二)教学改革成果丰硕

联合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个;出版新形态教材15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7部,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项;成为教育部精密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等“1+X”证书考证培训基地,学生考证通过率95%以上;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奖项200余项。

 

 

(三)应用推广辐射广泛

入选全国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获评全国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浙江省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在推进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等平台进行专题交流 50 余次,《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等媒体对产教综合体进行专题报道,每年有近百家政府部门、中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前来考察交流,形成了广泛响力。

 

 

四、经验总结

(一)产教综合体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实体化运营的新路径

产教综合体的建设模式破解了产教融合之困,推动了学校和企业进行实质性的资源协同与整合,保证了各方的平等话语权和利益平衡。通过专业企业一体统筹和政策、岗位、利益三个打通的制度创新,推动了校企利益、资源、技术和人员的全面融合,打通了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二)产教综合体创设了“产学研训创”一体化运行的新形态

“产”拓维度,促进了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以“学”把宽度,提升了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和教学组织实施的柔性;以“研”掘深度,推动了专业发展从跟跑产业到并跑、领跑产业的转变;以“训”促强度,深化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资源转化;以“创”提高度,增强了教师服务产业能力和学生工程创新实践能力。

在产教融合实体化平台的创新实践中,盘活国有资产注入到实体公司十分关键,但这牵涉到地方政府、国资委、学校资产经营公司等多方协调,沟通渠道还有待顺畅,教师全职入企相关人事制度和激励政策尚有待优化。下步,将进一步积极争取政府出台盘活国有资产的激励政策,并从内部进一步厘清产教融合主体的权利义务,完善更具吸引力的师资入企激励政策,全面激发多方主体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五、推广应用

本案例的实践成果具有普适性,适合在职业院校、职教本科、应用型本科等院校推广,重点适合院校在实体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与运行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改革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借鉴应用的学校需具有一定规模的产教融合建设场地、相应的师资团队、有产教融合项目建设经费,能取得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应用时,产教融合的专业方向应与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相匹配,选择合作企业时应充分考虑其行业优势和教育情怀,并事先约定融合的权利和义务。


行业专家点评:

该案例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围绕产教“两张皮”、产教融合格局构建不实等问题,从体制机制破题,在全国率先打造了实体化产教融合平台,以此平台为依托,学校服务产业贡献突出,相关的产品产值可观,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形成了广泛响力。该案例的合作理念、合作模式、合作方法、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性做法可推广性强,极具示范效应。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