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01

校企案例

“职业教育活动周”机械行业系列报道: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佳案例”之二

供稿人:范闯供稿部门:产教处 点击次数:6669 发布时间:2022-05-10

引言: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职业教育法》、社会各界携手推进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之际,现将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佳案例”进行分享推广

          本次遴选出的“十佳案例”针对国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宏观政策“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障碍,在破解校企双方“发力不均、合而不深、聚而难融”等核心难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在服务产业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共建产业学院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效,是机械行业校企协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实践,是产教协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优秀成果,是彰显行业职业教育良好形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样板。


案例二:“共享工厂”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产教融合育人平台的创新实践


案例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合作企业:江苏汇博机器人有限公司、江苏大备智能科技公司等

摘要:

本案例“共享工厂”是为适应智能制造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融通“共享制造”建设理念,由校企双方共建的“1+N”产教融合集成育人平台。包括1个“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工业中心”和N家智能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实现智能制造技术、装备、资源、人才等共享定制服务和平台产教融合育人。通过搭建共享工厂“全景化”校企深度合作学习环境,开展“学产研”一体化教学改革,构建“契约式、关系型”治理结构,形成了共享工厂“三合一、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共享工厂”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设与实践模式在同类院校得到示范辐射和推广应用,为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设贡献了“常机电”样板。

一、实施背景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驱动人才培养转型,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达,产业技术迭代、更新迅速,智能制造产业变革对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适应区域产业人才需求变革,推进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创新,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针对目前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教学资源整体性不够教学实施与企业生产结合不紧密育人平台共享开放性不足等难点痛点问题,学校依托承担建设的科技部“常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中小企业智能装备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融入“共享制造”建设理念,2014年,集成共建智能制造“共享工厂”产教融合育人平台,探索“共享工厂”产教融合集成育人平台为载体的学习空间,创新了基于“共享工厂”的智能制造类专业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共建、共享与共生运行机制,形成了基于共享工厂的智能制造类专业“三合一、全过程”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人员、技术、文化等全方位深度融合,有效助推了学校和同类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区域产业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融通“共享制造”建设理念,创建了“共享工厂”产教融合集成育人平台

1.全链覆盖,多元集约。针对智能制造产业链长、技术域宽这一特点,融通“共享制造”建设理念,定位智能制造产业高端,瞄准智能制造先进技术,集成打造了智能制造“共享工厂”产教融合育人平台。校内建设“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工业中心”,校外以江苏汇博机器人公司、机械研究院为核心,链接N家智能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共享工厂”集成共享了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人工智能实训中心等24个技术中心,培育了江苏恒江苏恒立液压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无锡信捷集团等15家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链式集聚了智能制造产业链和技术链关键环节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了智能制造技术、装备、资源、人才等共享定制服务。

 

1:“共享工厂”产教融合育人平台

2.共享定制双向供给依托“共享工厂”工业互联网产业一体化平台,实现供需双向实时精准交互。培育壮大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装备上云——建成大数据云中心,链接2.2万余套装备,实现设备共用与数据共享;技术孵化——建成技术项目池,合作开发项目和标准208个,实现双向供给与自主选择;双岗互聘——建成产业人才资源库,吸纳350余名产业教授、大师工匠,学校每年安排教师入驻企业,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与团队共建;订单培养——建成人才需求数据库,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定制培养,实现人才供给与需求动态匹配。

 

2:“共享工厂”工业互联网产业一体化平台

(二)推进“学产研”一体化教学改革,形成了共享工厂“三合一、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

1.真实情境,组合有序。依托“共享工厂”,与江苏汇博机器人公司、机械研究总院江苏分院等行业优质合作企业共建“学产研”一体化教学真实场景。根据智能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开发“生产型、研发型、学习型”任务,开发教学资源和典型实施案例,借助“共享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教学场景,开展“模块化、全工序”项目教学,开发了625个模块化项目,实施覆盖智能制造从设计生产到集成运维的全工序实训,融入技能大赛和双创项目,实现智能制造新技术新标准进课程、进教材和进课堂。

 

3:典型“生产性”教学项目开发与实施

2.育训结合,德技并修。以产促学、以研带学,突出共享工厂“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应用即服务”校企协同育人功能,创设“一体化、三嵌入”教学模式,搭建“学习课堂+生产实训车间+技术实验室+大师工作室”学产研一体化学习空间,学习任务嵌入生产任务、实体课堂嵌入企业车间、教师活动嵌入生产实践,实施“立德与强技目标合一、学生与员工身份合一、学习与劳动项目合一,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典型“学产研”一体化学习空间

(三)健全“契约式、关系型”治理结构,构建了共享工厂“超市式、自组织”运行机制

1.权益约定,内外耦合。以校企共同利益与价值共识为基点,建立共享工厂理事会组织架构和共享工厂管理章程及制度体系,确定共享工厂内部组织结构、责任边界、利益结构,构建共享工厂“1+N”契约式校企合作关系。借鉴现代商品超市服务模式,建立共享工厂技术、成果、人才等信息库和资源库,动态发布技术开发和项目教学供求信息,供需匹配、智力共享、定制服务,形成校企双向、内外循环的共享工厂“技术超市”交互运行机制,实现了共享工厂规范有效运行。

2.自主运营,绩效激励。对接行业标准组织,联合制订了共享工厂运营与服务规范”行业标准,提升了共享工厂标准化程度。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共享工厂协作服务和自主治理机制,进行成本收益核算和数字化运营,建立运行共享工厂校企多维度绩效评价指标,实现共享工厂“多元主体育人体系、自组织网络系统、学产研协同系统”有序高效的自组织运行。

三、成果及成效

深化了智能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全校14个专业全面推开,受益学生近3000人,孵化双创项目650余项,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5项;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98%以上,就业质量指数位于全省双高校前列。催生了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和创新团队共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和省级技术服务平台9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产教融合平台3个;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科研团队6个。提升了智能制造类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共建智能制造“双高计划”专业群2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合作开发“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29部带动了区域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近五年完成行业共性技术研究337项,申获专利2200余项,获省政府科技奖8项;建成全国机械行业和江苏省优秀师资培训基地,覆盖15个省市区,为全国职业院校培训师资4200余人。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理论成果“共享工厂”为主题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C刊和核刊论文22篇牵头制订了“共享工厂运营与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全国工业机器人专业标准、装备标准等12项,完成地方产业发展战略研究53项

    

5“共享工厂”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与基地

 

 

6:工业机器人教学团队入选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

四、创新经验

(一)共生理论:提出了“共享工厂”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设理论,形成产教融合育人平台新形态

运用共生理论,提出了以“工厂式组织形态、集成化组织运行、共生性组织发展”为核心要素的“共享工厂”建设理论。拓展了产教融合集成化实践平台的物理空间和实体形态;深化了“学”与“产”“研”之间的三螺旋互动;释放了复合型人才培养互惠共生的动力,形成了产教融合育人新形态。

(二)共建平台:创建了共享工厂“全景化”学习环境,开拓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设新路径

构筑了“全景化”学习环境。真实情境、育训结合,开展“模块化、全工序”项目教学,学习任务嵌入生产任务、实体课堂嵌入企业车间、教师活动嵌入生产实践,新技术新标准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拓展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路径,实现了实践教学体系开放与创新、多元与综合。

(三)共生模式:构建了共享工厂“生成性”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实现产教融合平台育人新模式

构建了“生成性”培养机制;推行“权益约定、自主运营”跨界治理,生成合作培养新制度;以“技术超市”交互转化,生成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新技术。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校企协同开展教学性、生产性、研发性实践活动,打造“三合一、全过程”协同育人模式,在微观层面实现了产教融合办学的创新。

 

7:共享工厂“生成性”合作培养机制

五、推广应用

“共享工厂”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设应用于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产教融合育人、学习空间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成果应用取得了重大的推广示范效应。近五年,教育部门、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到校学习考察300余次,在全国职业教育论坛等境内外会议上推广35次,全国32所高职院校借鉴应用了本成果。《中国教育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新华网等报刊媒体对“共享工厂”经验做法做专题报道。在应用时要基于共建共享的建设理念,根据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和人才培养需求,构建“全链覆盖,多元集约”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创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共建共享共生”运行机制,形成产教合作育人命运共同体。


行业专家点评: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根植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现为国家“双高”院校建设单位。案例主题突出通过“共享工厂”建设理论和实践探索,创新了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体现了国家推进产教融合在高职机械行业类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案例理念科学,举措有效。融通“共享制造”理念,通过创建“共享工厂”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形成共享工厂“三合一、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等,有效解决了产教融合育人“最后一公里”问题。案解决问题思路清晰,技术方法适用性强。案例对促进院校、行业企业发展、技术服务等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示范辐射效应。《中国教育报》、新华网等报刊媒体对“共享工厂”模式做专题报道,为智能制造类专业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设贡献了“常机电”样板。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