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01

校企合作

校企协作推动集团办学 产教融合打造职教高地

供稿人:李晓玫供稿部门:产教处 点击次数:3153 发布时间:2019-11-17

一、搭建职教集团平台,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机电职业教育集团于2013年成立,包括政府单位、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本科、高职、中职、企业等区内外147家成员单位,涵盖机电、能源、冶金、水利、财经、信息等多行业领域。2018年成功召开内蒙古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年会暨专题论坛。在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自治区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集团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通过举办职业教育成果展和职业技能大赛;召开校企合作论坛和“中-高-本”人才培养机制研讨;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审定等活动,建立协同推进机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在牵头单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带动下,集团着力优化内外部治理环境,形成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利益链的融合体,持续发挥集团引领、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职业院校协调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的多元建设格局,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自治区职业教育影响力

二、贯通人才培养立交桥,完善现代职教体系

以集团为依托,紧密结合集团各成员院校,完善人才培养一体化融合机制,集团内高职对接中等职业教育,健全“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机制;对接本科院校,联合开展“3+2”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及专升本培养模式,贯通“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立交桥,搭建纵向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院与集团内包头机电学校、准格尔高级职业中学等十四家中职学校合作签订“3+3”联合办学协议;与内蒙古工业大学联合开展“3+2”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及专升本培养模式;确定中-高-本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统筹,共享实训基地;高职利用单独招生方式优先录取集团成员院校学生,提高中职教育发展水平,共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协同发展。

三、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集团立足行业特色优势和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借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经验,共建二级学院、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订单式冠名班,促进企业技能积累和转型升级。学院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深度合作,先后成立“内蒙古机电—达内实训中心”、“非洲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中西部地区首家“中国焊接协会机器人焊接培训基地”等校企合作基地。

——利丰学院,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机制 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制定《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联合招生方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成本核算与分担管理办法》。校企共同创建了职业能力由“汽车维修技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三递进提升的“双主体、三进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在企业设立“教师工作室”。《“双主体、三进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团队成员共同开发了基于自动变速箱总成测试台的变速箱全工况模拟整车网络控制系统项目及发动机动力提升项目。

——协同创新中心,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学院联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等企业、科研院所,校企共建以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为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项目首批立项建设项目,建立了由12个教学模块、56个教学任务构成的智能制造课程体系;自主研发了“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生产线”;建成包括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和5套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智能制造生产线。

——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 成立“‘大国工匠’洪海涛技能大师工作室”、“孙振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组建校内学生创新小组2个,完成4个工艺和设备的改进,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挑战杯特等奖1项,自治区职业院校挑战杯一等奖1项,自治区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

四、深化校企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集团不断丰富校企融合的形式与内涵,推动专业共建、师资共建、课程共建、基地共建,推动集团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合作进行技术服务,有效促进各类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

——专业分会平台,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集团院校通过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充分发挥专业分会的作用,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提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为企业提供了人才保障。学院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对现有专业设置进行布局调整,对装备制造、能源动力与材料类专业进行升级改造,校企共同设计和优化实习的内容体系和分类评价体系,健全顶岗实习全程、动态管理机制。

——二级学院平台,服务自治区经济发展  成立“高铝资源学院”、“呼阀学院”、“达内学院”、“利丰学院”、“特锐德焊接学院”,合作共建中西部地区首家中国焊接协会机器人焊接培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300多个,实现能源、机电、冶金、机制等行业、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立完成技术研究项目和技术咨询项目12项;完成水利建设方面科研项目研发,到账资金24万,完成车工、钳工、电工等20多个工种的技能培训和鉴定13000多人次,收入社会服务到账资金达480万元以上。学院与自治区经信委、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政府在智能制造、工控信息安全和大数据、云计算方面进行合作,自主研发的牧场投喂料系统、联合企业开发“车间智能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积极开展职工继续教育,服务企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五、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集团办学汇集多方资源,推动专业、师资、课程共建和各类职业教育资源的信息化整合,政校行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学院联盟14所院校、23家行业企业,立项建设国家职业教育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创新“一平台、二支撑、三阶段、四贯穿、五环节”教学模式。服务全国同类院校相近专业人才培养,实现“能学、辅教”。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学院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共建共享,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六、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职教集团国际化

集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合作,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为肯尼亚、加纳、赞比亚、乌干达、刚果、马拉维、卢旺达等非洲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选派教师到非洲国家实地考察,为其制定、编写实验实训室建设与师资培训方案,指导实验实训室建设,帮助非洲国家组织开展了三届“非洲职业技能大赛”,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2018年7月,学院与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年8月,双方在肯尼亚举行了“东非职业教育联合培训基地”揭牌仪式,为下一步服务于中航国际开展非洲职业教育活动翻开了新篇。集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探索援助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渠道和模式,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