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01

庆祝职教周

“职业教育活动周”机械行业系列报道: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佳案例”之四

供稿人:范闯供稿部门:产教处 点击次数:5470 发布时间:2022-05-11

引言: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职业教育法》、社会各界携手推进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之际,现将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佳案例”进行分享推广。

本次遴选出的“十佳案例”针对国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宏观政策“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障碍,在破解校企双方“发力不均、合而不深、聚而难融”等核心难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在服务产业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共建产业学院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效,是机械行业校企协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实践,是产教协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优秀成果,是彰显行业职业教育良好形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样板。


案例四:创新“四位一体”模式,打造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案例单位: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合作企业:湘电集团、中国“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等

摘要:

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创新“标准-平台-团队-机制”的“四位一体”建设模式,瞄准4维度11层级的教师发展标准,依托全国新能源专指委和国家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平台,构建由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深度参与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通过实施协同发展三机制,发挥风电专业团队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取得系列成果。该团队主持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102项、科学研究项目18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13项、省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奖励2项、省级教师教学与职业能力大赛奖励75项;公开发表核心论文26篇、出版学术专著25本、获发明专利授权9项;承担横向课题23项,为企业研发产品12项,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2019年,风电专业教学团队入选首批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该团队的建设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学院新能源装备专业、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和思政教学团队入选省级教学创新团队。

一、实施背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从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来看,建设创新型教学团队是当前高质量发展中最为紧迫的任务、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学院发展的根本动力。

近期出台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校企合作提出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院按照“依托湘电集团有限公司,立足长株潭,服务湖南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制造服务业”的办学定位,探索了一条“依托湘电、校企融合、特色发展、品牌引领”的创新发展之路,打造了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

二、实施路径与方法

学院依托企业办学的优势,深化校企融合,从标准引领、完善平台、打造双师团队、优化发展机制进行了“四位一体”模式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校企协同打造包含了产业导师、专业带头人、技术技能大师、行业企业领军人才、骨干教师和名师名匠专业化“名师+专家”引领的双师结构创新团队。基于校企协同的“四位一体”模式结构(如图1)。

 

1 基于校企协同的“四位一体”模式结构

(一)标准引领,打造“四有四型”高水平双师队伍

1.强化企业从业经历,制定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标准。围绕师德修养、实践创新、技术技能升级、学术研究、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双师资格必备条件,全力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奉献型“四有四型”高水平创新型双师队伍。

2.优化4维度11层级教师发展标准,打造高职教师发展标准范式。“四有四型”双师队伍建设为目标,聚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结合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专业群转型升级和学院事业发展需要,融合新能源与先进装备制造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深化11级教师标准四维度四融合,打造高职教师发展标准范式。

3.打破专业界限,建立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围绕风电技术应用、电梯工程技术、汽车服务与技术等专业群建设教学团队,打破专业之间界限,围绕项目进行无界化教学,实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形成团队合作的教学组织新方式,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方式创新与变革,推进“1+X”证书制度落地。创新构建跨行业、跨专业、 跨学科的新型复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

(二)完善教师发展体系,分级打造名师名匠

1.对接一流技术和标准,重构三项能力发展路径。依托全国新能源专指委和国家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平台,强化信息化技术、产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合在教育教学、专业实践、教研科研能力培养,重塑三项能力规格。形成师风师德为基础,教育教学能力为主体,专业实践和教研科研为两翼的教师创新发展路径。依据新教师-骨干教师-带头人-名师名匠职业成长规律,对接三项能力发展目标,重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专业实践能力发展和研究能力发展三项能力发展路径(如图2)。

 

2 教师创新发展路径

2.实施三项能力提升工程,分级打造名师名匠。实施新教师、骨干教师、带头人职业教学素养、技术开发能力提升、行业影响力提升工程,助推教师成长为教练型教学名师、能工巧匠、技术开发专家,打造一支能改进企业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如图3)。

 

3 三项能力提升工程

(三)完善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功能,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协同共建,升级完善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功能。以教师自我发展为基础,联合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学院“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为支撑,构建教师规划、培训、发展为一体的教师成长平台,拓展校本平台为教师成长平台(如图4)。依据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标准,构建风电技术应用、电梯工程技术两大专业群混编团队。依托教师发展平台,开展高端人才智库建设、行业影响力提升等专项计划,实行分类管理,打造风电技术应用、电梯工程技术等新型教学共同体。

  

4 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

(四)优化教师发展机制,营造人人皆可成才发展生态

1.畅通双师队伍“进口”,探索建立协同发展机制。优化岗位设置结构,深入推动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人事管理制度。设立兼职教师资源库,特设“劳模、产业教授、技能大师、技术专家”等流动岗位,对具有特殊才能的行业专家和高技能人才,适当放宽年龄、学历、职称等限制,公开招聘或引进一批劳模、技能大师、特殊技能人才,实施“年薪制、协议工资制、一事一议制”等多元化薪酬管理模式。

2.强化“师范教育+企业实践”,建立双师型教师分级培养制度。强化入职培训, 探索建立新教师“师范教育+企业实践”入职培训和为期 3 年的企业实践制度。新入职专任教师均需接受连续 6 个月以上企业实践(不含从企业引进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教师)和 6 个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建立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位校内导师和一位企业导师,每 5 年必须累计不少于 6 个月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经历,每年至少 1 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并将具有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专业教师资格条件和职称晋升条件之一。

3.强化标准建设和目标管理,建立教师发展内生外驱发展机制。以人为本、扬长发展,完善教学岗、教学科研岗、科研岗、社会服务岗四类教师自我发展标准,建立管理人员、辅导员、思政教师队伍发展标准。建立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精细分析教师需求和教师发展目标,精准制定教师培养方案,精益培养各类教师,形成“精细分析、精准定制、精益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内生动力机制。探索试行分类发展的职称晋升办法,破五唯,注重协同育人和社会经济效益,强化师德、能力和业绩导向,强化企业实践要求,企业实践相关经历达不到要求的教师不得晋升高一级职务。推行产学研合作,强化目标管理与考核,创新建立教师公益服务、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培训进修积分兑换制,实行绩效工资收入分配与教师积分动态调整机制。

三、应用成效

(一)帮助企业强化了“人才”战略,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目前湘电集团有技术工人7219人,其中4936人是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我们的中层管理干部队伍中48%、班组长及车间主任级队伍中的58%都是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湘电集团现拥有5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技术工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其全部由该电气职院培养。同时,企业依托电气职院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强化职工培训,学院每年为企业培训职工8000多人次,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实际上就是湘电集团人才输送的“血库”。

(二)技术技能的积累,推进了企业技术进步

学院与湘电集团公司电机事业部成立了“电机研究所”,与湘电风能公司成立了“风电技术研究所”,与奥的斯电梯公司成立了“电梯技术研究所”,利用学院的科研优势,为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方面提供服务。5年来,集团公司共制定、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33项,企业标准1413项;主导产品专利实施达到85%,专利产品占总销售额的55%。校企合作横向课题23项,研发产品12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如电气职院学生贺启强的专利:“风力电机定子嵌线绝缘包扎贺启强标准操作法”作为定子绝缘包扎的标准方法在全企业被推广,这些成果有助于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三)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助推了三教改革成果

主持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102项、科学研究项目18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13项、省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奖励2项、省级教师教学与职业能力大赛奖励75项;公开发表核心论文26篇、出版学术专著25本、获发明专利授权9项完成385门课程的诊改,修订完善了304门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资源59784个,21门课程为校企联合开发课程,35门课程认定为校级精品课程、115门课程认定为校级优质课程,8门课程立项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18门课程立项为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个教学案例被评为省级优秀案例;3本教材评为湖南省优秀教材,1本教材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

(四)“四位一体”模式,助推了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

按照专业相近、相通、共享的原则,组建专业化的校企一体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教师团队依托课程、专业、项目共生共长。2018年立项湘潭市智能控制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广产学研融合创新团队,2019年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专业教学团队被立项为全国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2020年,带动学院新能源装备专业、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和思政课程团队入选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021年专业群教学团队依托方鸷翔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立项了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四、创新经验及推广启示

(一)理论创新。一是创新了“标准-平台-团队-机制一体化”的“四位一体”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与校企深度融合范式。二是优化了4维度11层级的教师发展标准,打造高职教师发展标准范式。三是依据新教师-骨干教师-带头人-名师名匠职业成长规律,对接三项能力发展目标,重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专业实践能力发展和研究能力发展三项能力发展路径。

(二)实践创新。一是实施了新教师、骨干教师、带头人职业教学素养、技术开发能力提升、行业影响力提升工程,助推教师发展。二是自主研发了“学院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构建教师规划、培训、发展为一体的教师成长平台,拓展校本平台为教师成长平台。三是成功打造了多个高水平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的辐射作用,学院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制度建设、内部治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


行业专家点评:

本案例完成单位充分发挥湘电集团企业办学的优势,创新校企联动机制,积极与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深入推进“校企双主体”办学,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工作深入扎实、成效显著,具有良好的社会口碑。案例聚焦“双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从“标准引领、完善平台、打造团队、优化机制”进行“四位一体”建设模式的成功探索与实践,创新了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与校企深度融合范式。该案例所创新实践的“双师”队伍建设模式操作性、适用性强,具有可复制、可迁移性,示范性以及辐射带动作用强等优势,具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来源: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